江西百丈峰米业有限公司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站前西路986号
电话:0790-6499992 4009150300
传真:0790-6499992 4009150300
网址:www.ajiafu.com
江西百丈峰米业有限公司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站前西路986号
电话:0790-6499992 4009150300
传真:0790-6499992 4009150300
网址:www.ajiafu.com
据《浙江日报》报道:浙江省路桥区农业局统计,10年前路桥的耕地流转率约30%,5年前约38.6%,2年前为53.3%,而目前已达54.5%,远高于全省水平。
路桥区之所以耕地流转面积增速不断加快,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千斤粮万元田促进“三农"的新变化。
农民增收,农业增效,农业可持续发展,是三农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。但是,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始终是美好的愿望。近年来,农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虽然逐步在缩小,但绝对额却在不断地扩大。如何找到一条农民既能够增收,农业增效,又能够促进农业生产,尤其是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路子,各地都在不断探索。浙江省路桥区的“千斤粮万元田"的路子,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人多耕地少,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不能改变的突出问题。
目前,我国农民户均耕地7.5亩,人均耕地1.39亩。如果以现有的耕地一家一户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,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致富难于上青天。
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长江流域,比喻湖北省,一般的农业生产是夏秋两熟制,或者夏季种植油菜,秋季种植稻谷;或者夏季种植早稻,秋季种植晚稻;或者夏季种植小麦,秋季种植稻谷等。依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,无论哪一种种植模式,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。如果遇到灾害年景,还得不到这微薄的收入。就算年年风调雨顺,一家一户一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也不到10000元。这点收入不要说农民增收致富,就是维持农民的生产、生活就艰难。
现在,有一种趋势值得注意,就是工业化、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农业副业化、粮食生产“边缘化"的问题。从事传统农业不赚钱,是人所共知的问题。有些地方和农民,干脆不从事农业生产,更不从事粮食生产。长此以往,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无法保障了。我国虽然粮食生产获得了“十连丰",但是,今后的粮食能否连年增产丰收还很难“打包票"。有限的耕地、水资源的短缺、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因素,都决定我们不能丝毫放松粮食的生产。只有在立足粮食生产不动摇的前提下,才能放手开辟农业生产的新路径。浙江省路桥区的作法,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千斤粮万元田解决了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
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,社会生产关系就要做相应的调整。否则,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,就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。
当今我国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。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,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,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,一个现代农民的生产效率比传统农民的生产效率,要高出数倍、数十倍。这就为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变迁的准确判断,党中央作法了农民承包的耕地可以自愿、依法、有偿流转的决定。
有了党中央的“尚方宝剑",希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,就可以放心地将耕地流转给出去,既能够得到耕地流转收入,又能够得到打工收入;希望扩大生产规模,或者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也能够流转到耕地,依靠规模经营获得预期的收益。
路桥区种田能手黄小友来说,早稻亩产达到1200斤,一亩地种粮也只能赚1300元。他说如只靠种粮20亩,只能解决温饱。
46岁的梁国平是路桥区路合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大股东,也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。几年土地流转下来,他所在的合作社已拥有3500亩地的经营权,他自己就有1500亩。一亩地大约产早稻1000斤,按去年每斤1.62元的价格算,一亩收入1620元,减去1200元机械和人工成本,每亩420元。1500亩地可以赚63万元。老梁说:“种粮利润少、但风险也小,就算遇到天灾、颗粒无收,也有每亩600元的政策性保险。如果倒伏,也能得到200元左右的赔偿。种粮相当于定期存款,收益不高但安全可靠。"
千斤粮万元田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
在农民有了高度生产自主选择权的时代,国家要达到生产目标,如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等,不但需要政策的支持引导,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农民生产的技能和方法。
同样的耕地,使用不同的种植技术和方法,就会产生大相迳庭的效果。粮食主产区种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,而路桥区的一亩地,就能够产生10000元的收入,就在于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不同。
路桥区千斤粮万元田,“主要靠轮作瓜果蔬菜。"梁国平把田里的“日程表"排得满满当当:每年4月25日至8月10日种植早稻;紧接着种一茬西兰花,一直收割到11月;12月开始,再种一茬西兰花,一直收割到第二年的4月5日。
收入的大头来自西兰花。去年,老梁在1200亩地里进行西兰花和早稻的轮作。一亩西兰花地第一茬能割3500斤西兰花,第二茬还能割出1000斤来,两茬种下来,就能卖出一万多元。
而在朱兴明的“晚稻—甜瓜"轮作田里,甜瓜一季能采四五茬,按每斤5元的市场平均价算,一亩地收入约1.2万元。再加上晚稻的2000元收入,一亩地收入轻松过万。
据路桥区农林局统计,全区15万亩水田,去年种植早稻的面积为2.1万亩,其中1.1万亩达到“千斤粮万元田"的标准。
规模稍小的家庭农场,着力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,一亩地的纯收入也能过万。黄小友和妻子的20亩田采用“笋菜—早稻—笋菜"轮作,夫妻俩起早贪黑,田间管理到位,早稻亩产量达1200斤,比机械化耕作高出200斤,两茬笋菜亩产1.2万斤,按均价1.2元计算,能卖1.44万元,纯收入9500元。加上早稻,每亩纯收入10800元。
在我国不少地方,农民还创造了“共生共养"生产技术,亩均收入也能够达到上万元。所谓“共生共养",就是在水稻田里养鱼、养鳖、养虾等,既能够产出有机粮食,又能够产出优质水产品。
千斤粮万元田解决了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
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对耕地的“掠夺式"经营的问题随之而来。
要在单位面积上一年比一年多地获得产出,或者应对不断上涨的耕地租金和劳动力价格,生产者(经营者)千方百计地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。其中,不断加大化肥的投入,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。
有关专家指出,我国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是国际公认安全上限的1.93倍,然而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40%左右,部分地区甚至只有16%-22%,其余成为污染源。而世界氮的利用率平均为50%以上,美洲氮肥利用率为52%,欧洲氮肥利用率更是达到68%。投入农田的氮肥成为地下水体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。土壤已经严重依赖化肥,有了“毒瘾",土壤自身的生产能力被降到历史最低。
为了改变过度使用化肥的格局,浙江省路桥区采取使用有机肥的办法。根据新政策,路桥开始为农户提供免费沼液,帮助改善土壤、减少用肥。在梁国平今年新辟出的29亩6分田里,槽罐车刚刚浇灌完5吨沼液,“一亩地能少用15公斤化肥,稻谷的品质和产量可能还有提高。"
减少化肥的使用量,作物轮作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。
农民为什么愿意种粮?除了收益稳定外,另有它因。在路桥区海燕村村民朱兴明说:“没轮过的田里瓜叶容易枯黄,倒藤的也特别多。若是连续在田里种甜瓜,作物容易产生病虫害。假如今年亩产1万斤,明年就只有7000斤,到第三年可能不到2000斤。连续种植经济作物,地就吃不消,肥力跟不上。"
对此,当地农业专家的解释是:在经济作物田里轮作水稻,能有效减少土壤传染病害的发作,水稻秸秆和甜瓜藤叶还能互为肥料,使用肥量减少近七成,土壤结构得到调整,作物品质也获得大幅提升。
路桥区的作法,不仅使民增收,农业增效,让“米袋子、菜篮子、钱袋子"共同发展,而且生态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,为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探索了新路子。